學生問題:

佛教徒是否可以修持出離心的同時保持富裕?如果我們是佛教徒,我們是否需要,還是必須捨棄一切?佛教徒為甚麼要做關於財富與豐盛的修持或祈願?這不會讓我們變得更加貪婪,貪執,慾望必然嗎?

仁波切的回答:
是的,這問題確實很重要。通常人們在貧困和出離心上會有很大的誤解。首先富裕和豐盛永遠不是錯誤,財富總是帶來幫助,總是被需要的,任何人都需要。然後,你可能會想:“哦,那麼為甚麼佛陀要教授出離心呢?為甚麼要出家、僧侶會有戒律,限制他們只可以擁有某些物品,不能擁有其他物品呢?這些是怎麼回事呢?” 其實這些戒律,都是用來訓練剛入門的初學者用的。


舉例說,我們的身體,有時候不能攝入一些食物或藥物,尤其是我們生病的時候。由於暫時的健康問題,就要戒除某種藥物或食物,對嗎?但是當你克服這個問題以後,你就可以接受一切,你可以吃更多,而且你應該吃多一點。食物、有營養的食物,以及其他一切之前由於限制無法吸收的,你現在就可以攝入更多。這是一樣的。

你知道,當我們有太多貪執的問題時,我們便完全被慾望控制,無法明白智慧和涅槃,也不會去尋求解脫開悟,我們只會反過來完全被世俗的慾望所控制。所以從一開始我們會設定一些限制,我們得為孩童設定一些非黑即白的對錯規則。當孩子還是非常年幼的時候時,我們會為孩子設定這些簡單的對錯規則。但是我們成年人不會,也不需要遵守這些規則,如果您遵循了,那聽上去還挺蠢的。這也是一樣的。

因此,擁有財富根本沒有甚麼錯,更甚者說豐盛與富裕總是最好的。但問題是你如何看待財富?你如何評價?你的目的又是甚麼?這些才是問題所在。當你知道最好目標去運用這份豐盛時,那麼你應該盡可能擁有更多的財富,你甚至可以追求這些財富。當你在追求巨大的財富時,表面上其他人可能會認為你是個吝嗇小器的人。但實際上,你可能根本不是吝嗇的人。你知道如何創造這種豐盛,你也知道如何運用這份豐盛,因為你擁有美善的發心。

你要知道,當你能夠很好地理解這些,擁有相關的智慧時,那麼你的每一筆財富都是有益的,是利益眾生的。有時候,你是在給予他人更大的利益,相比起一般人行善,只有能力提供居所、食物、衣服和醫藥等等,你有能力為他人提供更多。你知道嗎?是的,你可以幫助其他人解脫。可能只是幾位,也可以是更多的人,比如可以解脫一個國家,甚至解脫全世界。否則,香巴拉為何如此富裕?為甚麼在經文中所有淨土都是非常富裕?富裕還會是錯誤的嗎?

財富並沒有錯,富裕有也沒有錯。我們需要富裕。究竟的富裕就是佛果;究竟的繁盛,究竟是圓滿就是佛果。所以我們為甚麼要貧窮?我們為甚麼必須生活在貧困中?不應如此的,只是當我們沒有智慧時,因為不會明白才會誤解。如果你想繼續在沒有智慧的情況下生活,不想知道如何使用自己的財富去創造自己的豐盛,只想要過沒有智慧的人生。那麼當然,你也可以選擇生活在貧困中。否則的話,貧窮並不是答案。

出離意味著你不會執著。像是執著於金錢或者所有這些東西,執著於某個人,一段關係,任何你有所執著的,都是與出離相反。因為那會給你帶來更多的痛苦和問題,而且這都是源於短視和狹隘的思想。

但是當你從執著中解脫時,你就能夠盡可能地擁有最多的財富,這是有益的。這就是為甚麼證量非常高的菩薩會生為轉輪聖王。現今我們甚至沒有轉輪聖王,據我所知在這個地球上,這個太陽系中,這個世界上,我們沒有轉輪聖王。但是在另一個世界,另一個宇宙中,是有轉輪聖王的。這意味著他們是證量非常高的菩薩。然後我們理解為甚麼香巴拉是富裕的。想想關於黃金時代的描述是富裕的還是貧乏的?去想一想。

所以這就是為甚麼財富永遠沒有錯謬。但是我們的思維方式會錯、我們的執著會錯、我們使用方法會錯,我們的目標會是短視的和思想狹隘的,這便會是錯。例如,你追求財富目的只是為了源於短視和思想狹隘的自我放縱、滿足我執的比較和競爭中,“哦,我比我的朋友更好,我比我的兄弟姐妹更好,我比我的團體更好,我是團體中是最好的,我擁有最多的財富。” 你要知道,不管你怎麼炫耀,你和誰炫耀,炫耀就是我執,是我執的比較,是我執的滿足,你成為了我執的奴隸。這情況下財富就是錯誤的,因為這種用途和觀點是錯誤的。但是如果你具有更多更好的發心,而不是為了自我放縱和滿足我執,那麼財富就永遠不會出錯。這就是原因。

尤其是密乘。佛陀第一次傳授密乘教法時有一位人類是恩札菩提,一位國王。你知道恩札菩提是怎麼和佛陀說的嗎?佛陀曾嘗試教授一般的佛法,如出離心等等。然後恩札菩提這樣子回應佛陀,他說:[藏語]。他說的意思是:“即使我要投生最下道、最下等,我永遠也不想修持拋棄豐盛的道路。” 他堅決不想這樣。他的意思就是,他不想拒絕慾望,也不想拋棄慾望。他想修持有慾望的佛法,不想修持無慾望的佛法。佛陀意識到他是完美的弟子。當然佛陀一早已知道,佛陀是為了教導他人才假裝不知道。佛陀隨後很快停下了聲聞緣覺的教法,改向他傳授密乘教法。

看到嗎?密乘法門從不要求我們拋棄擁有的一切。我們是利用更好方法去修持。是簡單容易的見地,也可以說這是更長遠的見地、更好的見地,以及更寬大廣闊的見地。那麼基於此,富有是沒有問題的。

同樣,當我們說財富,富裕或豐盛時,並不只是金錢、數目上甚或電子上的數字。並不止這些。豐盛也包括健康。想一想健康,誰不需要健康?健康是財富。青春也是財富,誰不需要?在這個宇宙中沒有人不需要。體弱、完全耗盡、衰老、將死,沒有人想要這些。所以青春與健康也屬於豐盛的一種。

然後思維智慧與慈悲。請思維一下,甚麼是智慧的富裕,慈悲的富裕。真正的慈悲是自信,從不失去信心,無畏任何事物,那是真真正正的慈悲。那麼如何開始培養慈悲呢?要敏感,不要麻目無情,你能敏感察覺、理解他人的痛苦,由此開始。然後你如何去關心,去處理這些問題,那就需要自信與無畏。這就是真正的慈悲,這就是真正最上乘的豐盛。然後到智慧,智慧是你能理解,你作出的決定從來不會出錯,這就是真正的智慧。

這樣的智慧和慈悲都是豐盛的一種形式,是經文所說最上乘的豐盛。健康和青春次之。最末是物質的豐盛。但是如果你知道如何使用,物質豐盛也是非常有用的。如果你有運用財富的智慧,如果你有足夠的慈悲去正確使用財富,那麼利益將是不可思議的。這是很明顯的,大家都明白,但是很多人仍是假裝不需要物質的豐盛。這是一個很大的錯誤。

即使在西藏也有位喇嘛叫Yukhok Chatralwa。 “Chatralwa”的意思是出離,出離於世間。你不希望完全出離。而“Yukhok Chatralwa”是指從“Yukhok”中出離。那麼有些喇嘛就會說:“他不是遁世者(Chatralwa),他有那麼多財富。他有很多很多母犏牛(Dzomo)。”“Dzomo”指的是犛牛和黃牛的雜交品種。這種母牛的奶比其他牛的奶要多很多。那麼在西藏,這麼多牛奶就意味著富有、富裕。於是他們說:“Yukhok Chatralwa,怎麼能算是出離呢?他有這麼多犏牛(Dzomo)。” 然後另外一位喇嘛就解釋了:“哦,出離是在心中,並不是指要貧窮啊!” 便是如此。

所以我認為這確實需要深刻地思考和反思。否則人們就會常犯錯誤。因此,出離意味著你不貪執於財富。為甚麼呢?如果你有貪執,你就無法布施,沒有機會布施。那麼如果你沒有布施的機會,你將無法正確地持戒。如果你無法持戒,你就無法忍辱。如果你無法忍辱,那麼你就不會精進。你也無法禪定。這指的不是普通的禪定,是穩定的禪定,是心的特殊力量。如果你沒有,那麼你將無法擁有圓滿智慧。這都是聯繫在一起的。但當你擁有這些時,那麼種種豐盛就在那裡,包括物質的財富。物質的豐盛根本沒有一點錯謬,甚至有不可思議的助益。

我認為人們可能需要一些時間理解,而且這也需要深刻地思考和反思。好的,謝謝。

© Copyright 2017 Shar Khentrul Jamphel Lodrö